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91篇
基础理论   245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广西刁江流域Cd和Pb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的钝化修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海泡石、石灰和磷酸盐对广西刁江流域Cd和Pb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并通过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探讨不同钝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钝化剂可显著提高稻谷和秸秆产量,最大增产率分别可达25.4%和28.3%,其中海泡石与磷酸盐复配处理增产效果最佳。施用钝化剂可以有效降低水稻各部位重金属含量,水稻糙米Cd和Pb含量最大降幅可达65.12%和61.86%;钝化剂复配处理对水稻地上部Cd和Pb含量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处理,其中海泡石和磷酸盐或石灰复配处理糙米cd含量符合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不同钝化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TCLP(毒性特性浸出程序)提取态cd和Pb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28.86%和45.60%,其中钝化剂复配处理对土壤TCLP提取态重金属的抑制效果优于单一钝化处理。总体而言,海泡石与磷酸盐复配处理对广西刁江流域重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的钝化修复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952.
对兰坪铅锌尾矿区自然发生的植物进行调查,共发现18种植物,分属于10科。对野豇豆(Vigna vexiauata(Linn.)Bench.)、长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equax Wall.)、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inn.)、白刺花(Sophora davii(franch.)Skeels)、密花序黄芪(Astragalus forrestii Simpson.)、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Vog.)Koehne.)6种8株豆科植物根瘤进行根瘤菌的分离纯化,共得到419株细菌,经镜检初步确定有94株为根瘤菌。对其中31株根瘤菌的淀粉水解、糖发酵等12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以平均连锁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兰坪铅锌尾矿区31株根瘤菌在50%的相似水平上可分为6个类群,其表型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种植物中可能存在不同代谢类型的根瘤菌,同一种代谢类型的根瘤菌也可与不同植物共生。抗逆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4G.7、5.4.3、7.4.3)对温度、(4A.12、4G.7、4G.10、5.4.3)对pH、(3.7.9、5.4.3)对盐、(3.7.19、4A.12、6.1.2、6.1.13)对抗生素有较强耐受性或抗性,大多数菌株能在较宽的温度、盐度和pH范围内生长。  相似文献   
953.
沸石及其改性材料硅炭素处理含铅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沸石及其改性材料硅炭素(ANJ.SiC)处理含铅废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中ρ(Pb)为10 mg/L,pH>4.62,吸附剂投加量为5 g/L,25 ℃处理30 min时,沸石及硅炭素对铅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且硅炭素的处理效果优于沸石.分别采用5种再生剂对饱和的沸石和硅炭素进行再生,NaOH再生效果最佳;经过5次再生,2种吸附剂的饱和容量呈现不同的衰减,硅炭素的再生效果较好,饱和容量从33.9 mg/L衰减到20.5 mg/L.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沸石和硅炭素吸附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发现,二者的除铅机理不尽相同,沸石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使铅进入其结构内部;沸石经过改性,表面发生变化,硅炭素主要是通过材料表面与铅离子的反应达到除铅目的.   相似文献   
954.
湿地水环境中采集的生物膜吸附铅和镉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水环境中直接采集的生物膜进行了铅、镉的吸附实验发现,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可描述生物膜吸附铅、镉的热力学过程.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生物膜吸附铅的能力(1.55~8.25μmol/g)大于吸附镉(0.66~3.03μmol/g)的能力,而且随着生物膜浓度的增加,生物膜吸附铅、镉的最大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n=5,p=0.10,0.05).  相似文献   
955.
研究了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在不同大气环境条件下叶片中Pb、Cd、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及比叶重(LMA),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中Pb、Cd、Chl a、Chl b、Chl (a+b)、Car的含量及LMA具有显著差异.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叶片中Pb、Cd的含量、LMA和Chl a/Chl b升高,而Chl a、Chl b和Chl (a+b)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大叶女贞叶片中Car含量变化不明显,而小叶女贞叶片中Car含量在污染严重的采样点明显较其他采样点高.2种植物叶片中Pb、Cd的含量对叶片LMA和光合色素含量均具有明显影响,Chl a、Chl b及Chl (a+b)含量与叶片中Pb、Cd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中Cd含量的增大导致Car含量增大,而Pb的作用与物种有关.叶片中Pb含量的增大导致2物种LMA增大,而Cd含量导致大叶女贞LMA增大而小叶女贞LMA变化不明显.污染胁迫下植物叶片会增大LMA、Chl a/Chl b,减小Chl a、Chl b和Chl (a+b)含量,据此可对大气污染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956.
重金属积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华北平原某铅冶炼厂附近农田33个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积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Pb和Cd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44和5.59mg·kg-1,DTPA态Pb和Cd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4.1和0.964mg·kg-1,均超过了未污染农田潮土的正常范围,而Cu、Ni和Zn的有效性和全量与未污染土壤接近;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DTPA态Pb和Cd含量、全Pb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P<0.01);与磷酸酶和脲酶相比,土壤脱氢酶活性更易受到土壤中Pb和Cd积累的影响;随DTPA-Ni含量增加,土壤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P<0.1);土壤脲酶活性与重金属全量或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1)。以上结果说明,利用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能够表征基本性质较为一致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与重金属全量相比,有效态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57.
In this study, high capacity Chestnut shell, a waste product from the chestnut sugar production industry,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emove Pb (II) and Cd (II)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were found as 541.25?mg/g and 75.86?mg/g for Pb(II), and Cd(II) respectively. Several important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adsorption of Pb(II) and Cd(II) ions such as contact time, pH, temperature and effect of metal 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by batch experiments.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models were used to describe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constants.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standard free energy (ΔG°), standard enthalpy (ΔH°), and standard entropy (ΔS°), of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ere calculated. The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t has been observ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in case of both Cd (II) and Pb (II), pseudo 2nd order kinetic model. From the results, Chestnut Shell ar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low cost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Pb (II) and Cd (II) from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58.
羽叶鬼针草对Pb的吸收特性及修复潜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红旗  李华  陆泗进 《环境科学》2005,26(6):143-147
羽叶鬼针草对土壤中Pb的吸收特性和修复潜力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鬼针草对Pb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在土壤Pb浓度为2 000mg·L-1时,鬼针草地上部和根系中Pb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 164.7mg·kg-1和1 509.3 mg·kg-1;②鬼针草植物对Pb的吸收有很强的分异特征,植物吸收的Pb主要富集于地上部,Pb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是叶子>茎>根系>种子;③不同生长期植物对Pb的吸收速度是不同的,植物在开花期对Pb的吸收速度最大,吸收量根系为15.81 mg·(kg·d)-1,地上部是19.83 mg·(kg·d)-1.羽叶鬼针草具备修复土壤Pb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959.
锰氧化物/石英砂(MOCS)对铜和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锰氧化物/石英砂(MOCS)吸附剂对Cu2+和Pb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平衡时间、温度、盐浓度、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MOCS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MOCS对Cu2+和Pb2+的吸附在3 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随着溶液的pH值增大、温度的升高以及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在单一体系以及混合体系中对Cu2+和Pb2+的吸附均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式,温度从15 ℃升高到45℃,Cu2+和Pb2+的饱和吸附容量(qm)分别从13.4 μmol·g-1和15 5μmol·g-1升高到16.4μmol·g-1和18.1μmol·g-1.Cu2+和Pb2+吸附反应的ΔG°均为负值,焓变ΔH°为正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利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及粒子扩散方程的数学模型检验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性质,表明MOCS对Cu2+和Pb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3个动力学方程的吸附速率常数K值.根据准二级反应的吸附速率常数K值,求得MOCS对Cu2+和Pb2+的吸附活化能(Ea)分别为92.3 kJ·mol-1和119 kJ·mol-1.在混合体系中,共存离子的存在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Cu2+存在时,Pb2+的饱和吸附量下降了24.4%,而Pb2+存在时,Cu2+的饱和吸附量下降了93.8%.MOCS对Cu2+和Pb2+的吸附强弱顺序为Pb2+>Cu2+.  相似文献   
960.
东北污灌区草甸棕壤吸附重金属铅的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沈阳市沈抚污灌区的草甸棕壤为模型土,采用Tessie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吸附重金属Pb(Ⅱ)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分布特点,研究了吸附Pb(Ⅱ)的解吸行为,特别考察了冷冻对吸附Pb(Ⅱ)化学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附Pb(Ⅱ)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化学形态分布规律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吸附Pb(Ⅱ)的解吸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冷冻对吸附Pb(Ⅱ)的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而对平衡解吸率有明显影响,随冷冻时间延长,平衡解吸率逐渐降低;随pH值减小,平衡解吸率增大;pH值在5—10范围内,平衡解吸率变化幅度相对很小,而pH值低于5后,平衡解吸率急剧增大.随离子强度增大,平衡解吸率先急剧上升,后趋于平缓.提出Pb(Ⅱ)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机理:化学吸附和静电吸附,后者又可分为静电键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在实验条件下,静电吸附约占75%,化学吸附约占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